來路迷茫的小靈通正在暗中謀劃推出即時通訊業務——靈信。 而從去年6月開始,飛信、超信、靈信三大業務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相繼亮相,以中國移動為首的電信運營商成為了移動即時通訊市場的中堅力量。電信運營商的強勢加入,對騰訊和微軟的霸主地位將是嚴峻的挑戰。
市場調查公司i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中國移動即時通訊市場收入將達6.7億元,未來三年內,相關市場將保持20%以上的增長率,到2010年該市場的整體規模將迅速增加到14.4億元。巨大的市場前景,成為了電信運營商進軍即時通訊市場的動力。 即時通訊成網通3G試驗田
記者昨天獲悉,中國網通已經推出基于小靈通的即時通訊業務——靈信。公開資料顯示,靈信是網通寬帶在線推出的面向中國網通所有用戶的綜合即時通信服務,靈信用戶通過小靈通短信、寬帶PC客戶端和未來3G客戶端等多種手段隨時使用即時通信服務,實現手機到手機、手機到PC的文字、表情、語音、圖片、圖像等即時互通。
與此前亮相的飛信和超信一樣,靈信強調的仍然是多種手段之間的互連互通。據介紹,中國網通小靈通用戶需要先申請靈信號碼,在下載靈信PC端后,即可通過PC與其他靈信用戶進行交流。中國網通同時承諾,在集團3G網絡建成之后,靈信用戶還可以使用3G終端進行準實時對講,并可傳輸多媒體文件。飛信、超信、靈信三大業務的一個相同點,就是在測試階段完全免費,這對熱衷新鮮事物的年輕人來說極具吸引力。
隨著手機資費改革的不斷深入,曾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的小靈通業務持續萎縮,其歷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推出小靈通即時通訊業務,中國網通的用意讓人難以琢磨。
有分析人士指出,作為移動互聯網的“殺手級”應用,移動即時通信市場將在今年呈爆發式增長,進入3G時代之后,該市場的規模將進一步擴大,在3G時代全業務運營商的要求下,中國網通進軍即時通訊市場,很有可能是對未來的3G業務提前進行實驗,并為大規模的數據業務應用積累經驗。
移動即時通訊產業鏈初具規模
隨著去年下半年中國移動飛信業務的亮相,電信運營商即時通訊戰略發生了重大轉變。國內4億多用戶所蘊藏的巨大市場潛力,使電信運營商開始單獨經營即時通訊業務,其加強控制產業鏈的“野心”可見一斑。
據介紹,飛信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短信、手機語聊(IVR)以及GPRS流量費以及交友等各種潛在的增值業務。在飛信發展成熟之后,中國移動還將捆綁彩信、彩鈴、博客等各種增值業務,上述業務則將成為電信運營商未來的重要收入來源。經過了前期免費公測,飛信商用計劃已經初步成形,具體的收費方案也已出臺。按照中國移動公布的標準,目前飛信的基本收費標準為5元/月,除了可向非飛信用戶發送100條短信,用戶還可以與其他飛信用戶免費進行50分鐘的IVR語音通話。值得注意的是,50分鐘的免費通話時間并不包含漫游,智能網用戶也未涵蓋在內。此外,超出免費時間的通話則按不同時間段收費,其中8點到18點之間每分鐘0.25元,其余時段則為0.15元,用戶漫游時無論主叫被叫均按照0.5元/分鐘收費。
為順利進軍即時通訊市場,中國移動還對市場進行了“清理”。去年年底,中國移動先是宣布全面終止與騰訊QQ的合作之后,隨后又在公司內部下發通知,停止與所有互聯網即時通信公司的業務合作。與此同時,中國移動還積極尋找合作伙伴共拓即時通訊市場,其中易通無線主要負責“飛信”項目的框架設計以及市場推廣。此外,中國移動還將“飛信”的互聯網接口服務交給微軟messenger,而基于手機的接口服務則交給一家第三方公司。
在電信運營商的大力推動下,移動即時通訊產業鏈初具規模。對用戶來說,電信運營商的陸續跟進勢必刺激眾多廠商不斷更新,這意味著相關產品的功能將不斷得到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