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價格戰的硝煙還未彌漫開來,車企們又把最多的子彈,射向了智能化。
2月6日,吉利汽車宣布其自研大模型與DeepSeek已完成深度整合;
2月7日,嵐圖汽車宣布嵐圖知音將成為汽車行業首個融合DeepSeek的量產車型;隨后兩天,數十家汽車品牌宣布搭載DeepSeek;
2月9日,長安汽車發布智能化戰略“北斗天樞2.0計劃”和深藍汽車全場景智能駕駛解決方案;
一天后的2月10日,比亞迪也將發布自己的智能化戰略。
雖然“新能源汽車的下半場是智能化”早已成為行業共識,但車企間競爭之激烈,格局變化之快,已經可以用“天”來衡量了。
總結上述變化不難發現,車企們對智能化的熱衷主要集中在兩大領域:智能座艙和智能輔助駕駛(以下簡稱“智駕”)。前者以AI大模式紛紛上車為主,后者正嘗試將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擴展到更多價位。
而大型車企,例如長安和比亞迪,則試圖“我全都要”,在智能化和智駕領域同時“開炮”。
智能化,只有AI還不夠
今年春節期間,DeepSeek R1全球爆火,作為一款國產AI大模型,它不僅從技術和功能上與全球一流AI不相上下。更重要的是,天生開源的DeepSeek讓無數缺乏自主訓練AI大模型的企業,有了一條快速彌補智能化短板的機會。
也是因此,我們才能看到,短短數天內,十多家車企紛紛宣布搭載、融合DeepSeek。但DeepSeek只是一個AI大模型,而智能座艙是一個系統性功能,僅僅一個AI,還無法徹底磨平車企之間的智能化差距。
長安汽車的做法是把“智能化”前置,從產品到研發,從設計到生產,都融入數智化。
在制造端,長安汽車將打造數智運營和數智制造,通過人工智能提升研發、供應、生產、營銷、服務等體系。長安表示,未來五年,計劃新增 8 座符合技術、標準的新型工廠,提升制造能力與效率。
而在產品端,未來三年,長安汽車計劃推出35款數智新車型,并表示,從2025年起,旗下所有品牌的乘用車都將全面向數智產品轉型,不再開發非數智化新產品。
長安表示,其目標是到2030年公司總銷量突破500萬輛,其中自主板塊銷量達400萬輛,數智新汽車銷量突破300萬輛。
而統領上述智能化戰略的,就是長安“北斗天樞2.0計劃”。
智能化,反映在汽車上是智能座艙和智駕等功能,但歸根結底,支撐這些功能落地,最終依靠的還是智能化的研發體系。
“北斗天樞2.0計劃”體現出,車企間的競爭已經不僅僅局限于產品和技術,而是試圖從研發體系、管理流程等更龐大、更深的層面,贏得競爭。
把智駕打到10萬價位
自2023年以來,智駕無疑是國內新能源汽車最火的關鍵詞,從“蔚小理”等新勢力,到吉利、比亞迪等傳統車企,一款售價超過20萬元的新能源車型如果不支持智駕,似乎都不好意思發布了。
但另一邊,在20萬元以下價位,卻鮮有智駕的身影。根據長安汽車公布的數據,目前ALC自動變道功能乘用車裝車率僅為7.9%,且大部分搭載于24萬以上車型中。
直到去年下半年,深藍S07、小鵬P7+等車型才首次把智駕拉低到20萬元以內。但20萬元以下價位作為國內汽車銷量最高的價位段,若只有寥寥數款車型,顯然還不足以撼動整個市場。
于是,剛進入2025年,車企們就開始猛攻智駕普及之戰——誰能拿下智駕高地,誰就能在市場最廣的價位段占據優勢。
長安的做法是,自主研發與第三方合作共同進行。
具體到深藍品牌上,目前它包括三個智駕方案:DEEPAL(深藍智駕)AD PRO、華為乾崑智駕ADS SE和華為乾崑智駕ADS。它們之間的智駕能力和價格成正比,DEEPAL AD PRO可以理解為比L2輔助駕駛稍強一些的方案,華為乾崑智駕ADS是華為最強智駕的完全體,能夠提供“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智駕,SE版則是其純視覺智駕方案,智駕能力和價格較完全體都更低。
在發布會同一天,深藍與華為簽署了深度合作協議,不難預見,雙方在智能化領域的合作或將更加密切。發布會上,深藍表示,未來將不再研發非L2.5+級智駕系統車型。
智駕普及具體到車型上,售價15萬元-20萬元的新款深藍S07和新款L07,都將搭載深藍智駕AD PRO和華為乾崑智駕ADS SE,售價11.99萬-14.99萬元的深藍S05將搭載深藍智駕AD PRO;而即將上市的全尺寸SUV深藍S09將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3.0。
長安汽車表示,從今年全新產品開始,全系將標配智駕接口。
為此,長安還定下了時間表,其計劃于2026年實現全場景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2028 年進一步達到全場景 L4 級自動駕駛水平。
智能化下半場進入白熱化
在2月9日的長安發布會上,車企們可以說保持了相當地體面。
吉利董事長李書福、長城董事長魏建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小鵬汽車CEO何小鵬等均表達對長安汽車的祝福,大佬們一團和氣地表示,將攜手打造“中國全民智駕元年”。
發布會上,長安董事長還隔空喊話比亞迪,“聽說比亞迪最近也要發布智能駕駛戰略,在這里我預祝他們成功”。
但表面和氣掩蓋不了內在競爭,國內汽車市場早已進入存量市場,一家車企的增長,往往以另一家的下滑為代價。長安汽車的發布會是2月9日,而比亞迪恰好是一天后的2月10日,作為兩家自主品牌頭部車企,無論長安和比亞迪是否愿意,雙方在市場上的正面交鋒恐怕很難避免。
另一方面,2024年,長安和比亞迪共賣出了近700萬輛新車,占整個國內市場超過30%的份額。也就是說,兩大車企硬碰硬所產生的漣漪,勢必也將波及整個市場。
事實上,把智駕普及到更低價位車型上,讓智能座艙成為汽車數字核心,早已是業界共識。但進入2025年,共識正在變成殘酷的“魷 魚 游戲”。現在,車企們不僅要在功能上超過對手,還需要在速度上贏得時間,留給車企們的容錯空間正越來越少。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IP推薦
換一換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吉利、嵐圖等車企加速智能化競爭,搭載DeepSeek和智駕技術。長安發布“北斗天樞2.0計劃”,推出35款數智新車型,比亞迪也將發布自己的智能化戰略。行業進入白熱化競爭,誰能在市場最廣價位段占據優勢?全民智駕元年開啟!
智能化 | 智駕豐田宣布在上海建立雷克薩斯純電汽車和電池工廠,成為國內第二家獨資設廠的車企。該工廠計劃于2027年投產,并將采用劃時代的革新性生產技術。這一舉措被認為是豐田賭注雷克薩斯品牌在中國市場的未來,同時也是對后期發展潛力大的氫燃料電池、固態電池等下一代技術的準備。文章來源:差評。
雷克薩斯 | 豐田日產和本田宣布終止合并計劃,股價暴漲。控制權問題導致談判爛尾,雙方放棄合并。日產尋找新的合作伙伴,有傳言稱將與鴻海(富士康)展開合作。日產急需改革以實現盈利,裁員、削減成本等舉措已啟動。
日產 | 本田2025年開工第一天,車圈價格戰再次打響。特斯拉、小鵬等品牌推出免息、0首付的優惠政策,引發消費者購車熱情。然而,長期依賴價格戰來吸引用戶已經不可行,對于汽車行業來說利潤空間和品牌價值都面臨著巨大壓力。同時,供應商也難以承受轉嫁的降價壓力。這場激烈的價格競爭可能導致中小車企淘汰,并給整個產業鏈帶來動蕩。
價格戰 | 車企廣汽集團換帥,馮興亞接任董事長。面臨業績下滑的挑戰,廣汽計劃推出22款新車型,并整合品牌、降本增效。期待其能夠穩住航向,在中國車市中崛起。
廣汽集團 | 新能源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