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英特爾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同時也是計算機、網絡和通信產品的領先制造商。它成立于
1968 年,具有
37 年的技術產品創新和市場領導的歷史。1971
年,英特爾推出了全球第一枚微處理器。這一舉措不僅改變了公司的未來,而且對整個工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微處理器所帶來的計算機和互聯網革命,改變了這個世界。[詳情] |
|
 |
 |
根據國家發展及改革委員會上周的聲明,英特爾已經獲批準在華北興建一座投資25億美元、用于生產CPU芯片組的12英吋晶圓廠。這座工廠將使用90納米技術,月產能約52000片晶圓。
有分析猜測,英特爾很可能在該晶圓廠2008年正式上線的時候改為使用65納米工藝,也有人認為該項目可能最終會流產。
[全文]
|
|
 |
|
 |
[評論]明修棧道
暗度陳倉-英特爾大連晶圓廠背后 |
盡管英特爾沒有公布大連晶圓廠將使用的制成工藝,也沒有人們期盼已久的處理器業務,但迄中國今為止最先進的半導體投資項目終于破土而出。而“闊綽”與“激動”的背后這次投資究竟又會為中國帶來什么?在美國技術出口限制下,英特爾又將如何出牌?
作為英特爾在亞洲的第一個晶圓廠,大連晶圓廠對于產業的發展無疑有著歷史性的意義。在此之前,英特爾只在美國、愛爾蘭、以色列設有晶圓廠。而把科技含量極高的工廠設在發展中國家,對于英特爾確實是一個挑戰。但為了得到即將成為全球最大的PC市場中國的青睞,得到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英特爾還是大膽的走出這一步。而在2005年英特爾的競爭對手AMD也是通過“X86”計劃贏得政府的好感。[全文]
|
|
|
|
|
英特爾25億美元中國建晶圓廠
45納米工藝有望上馬 |
|
英特爾大連芯片工廠引進國際主流的300毫米晶圓生產線,先進的芯片制程工藝,該項目主要涉及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建設,擬建設形成月產12英寸、90納米集成電路芯片5.2萬片的生產能力,主要產品為CPU芯片組,使中國IT產業第一次具備了完整的產業鏈。[全文]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