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華碩為全球主機板、繪圖卡、網通產品、筆記型計算機之領導廠商,目前產品含括3C領域,且兼具品牌與代工之動態彈性。華碩市值約70億美元,全球員工超過6萬人。華碩集團2005年主機板出貨量約5200萬片,2006年出貨目標為6000萬片。[ 詳情]
|
|
 |
 |
|
技嘉科技是全球前五大的主機板廠商,產品線涵蓋主機板、繪圖卡、準系統、網通產品、服務器及數字家電。并透過子公司專注于筆記型計算機及手持式裝置產品的研發與營銷。2005年主機板出貨量逾一千六百萬片。目前技嘉全球員工超過8,000人,2006年主機板出貨目標為一千八百萬片。
[ 詳情]
|
|
 |
 |
-技嘉與華碩聯合宣布共同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主營技嘉品牌下的主板與顯卡業務,合資公司資本額預定為新臺幣八十億元,技嘉科技預計持股51%,華碩持股49%。
-此合資公司初步規劃于2007年1月開始運作。合資公司的董監席次暫規劃為五席董事及二席監事,由技嘉科技指派三席董事及一席監事、華碩計算機指派二席董事及一席監事。
|
|
 |
|
 |
 |
在詭異的華碩技嘉合并風傳數日后,8月8日下午三點,華碩和技嘉終于在臺北終于召開聯合記者會,正式宣布技嘉將其旗下的主板和顯卡業務切割到一家新成立的子公司中,而華碩將以轉投資的方式注資這家新公司,從此雙方組成策略聯盟。正式改寫了臺灣板卡歷來的五大一線廠商獨大的版圖。其中,技嘉預計持股51%,華碩持股49%。新公司預計在2007年1月開始運作……[全文]
·技嘉表示自由品牌不會消失
去年開始籌劃與華碩合體
|
|
|
 |
 |
 |
消息傳出,業界一片嘩然,就像AMD合并ATI一樣,海峽兩岸的IT制造業者紛紛提出了多樣的說法和疑問,不少業者坦言,這樣的合作方式,盡管估計只有雙方高層才清楚這次合作背后的原委和財務運作手法,但是留給業界的想象空間和疑問,依然非常巨大。不少業者在接受采訪的所提出的疑問十分相似,綜合起來,就是質疑合作雙方的意圖、運作方式、沖突回避和利益分攤……[全文]
|
|
|
 |
 |
就在技嘉和華碩宣布合資成立新公司,并且消息被炒作的沸沸揚揚的同時。另一主機板大廠精英也在股市中宣布,精英將通過子公司到大陸投資成立100%持股的海爾信息科技公司,海爾信息科技公司預計資本額度為2000萬美金。
主板行業已經不再是一個朝陽產業,這點似乎是毋庸置疑的。這個最初非常講求技術實力的行業,造就了華碩、技嘉、微星這樣一些技術型為導向的公司最終成為了業界巨擎。但是現在的主板,卻已經不再是由技術作為導向的了。由于市場變化過快,導致產品的生命周期被縮短,這個時候和技術相比,速度以及對產品成本的控制等制造端的內容,就成為主導一個廠商在市場中表現的決定性因素
……[全文]
|
|
|
 |
 |
臺灣一板卡廠商市場人士 |
我覺得炒作成分多一些,實在看不出合并的價值
,重疊性太高。 |
大陸一主板廠商資深業務經理 |
高的壓下來,中端的死掉,低端的繼續,以后的市場只有兩個要不高,要不低,徹底的扁平。一旦華碩開始壓下來,中端就危險大大的,現在終于是這樣了,主板不好玩了。
|
前臺灣某AIC顯卡業者 |
主機板跟繪圖卡有可能會統一生產,這樣生產成本會降低很多,如讓鴻海成長起來,這兩家未來會沒機會,反而,華碩把這兩個重擔轉出去交給技嘉去控管,華碩可以專心去做
NB
/
Mobile,把版圖加大。 |
臺灣一內存廠商業者 |
對華碩,技嘉來說,市場的價格他們兩家可以訂出來,毛利會提高很多。 |
臺灣某資深業界人士 |
(技嘉)董事長的決定和總經理的決定應是不同的,對現在的總經理馬孟明來說,他應該覺得很可惜。一個專業經理人對自己的事業一定有很多的想法,但對董事長來說,這個是一椿交易,也或許他認為這樣的交易,可以讓他光榮地把事業交出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