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能是國內汽車行業最短命的一條協議。
7月6日,在2023年中國汽車論壇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聯合一汽、東風、上汽、長安、北汽、廣汽、國內重汽、奇瑞、江淮、吉利、長城、比亞迪、蔚來、理想、小鵬、特斯拉等十六家車企,共同簽署了《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承諾書》。
兩天后,承諾書的第一條:“堅持遵守行規行約,規范市場營銷活動,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被刪除。對此,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在聲明中表示:承諾書中“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爭秩序”涉及“價格”表述,表意不當,有違《反壟斷法》精神。
雖然來得快去得也快,但這條消息還是驚動了不少人的神經。有消費者理解為車企達成了“價格聯盟”,不愿再降價讓利;也有媒體打出《別讓價格戰毀了中國汽車產業》的標題,為車企辯護。
事實上,無論是按中汽協自稱的“表意不當”,還是從過往的商業史來看,價格戰恐怕都毀不了國內汽車產業。
一紙協議擋不住價格戰
在談為什么擋不住價格戰之前,我們先了解下什么是經濟學意義上的價格戰:
1、搶占市場:生產同一產品的企業增多,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附加值低,缺少創新,企業為占有更多市場份額而降價;
2、成本帶動:產品規模效應、高效管理體系和成本控制讓企業整體成本降低,進而讓企業通過價格戰使自己在行業內獲得更大優勢,并給競爭對手造成壓力;
3、供過于求:行業生產能力過剩,惡性競爭意識濃烈;市場需求疲軟,消費者消費欲望不強。企業為刺激消費,拉動需求,實行降價;
4、被迫應戰:許多中小企業并不具備主動降價能力,但由于行業整體降價,為求生存,只能被迫應戰。
目前來看,國內汽車行業價格戰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車上,原因除了“供過于求”,其他三個原因均有。
那么,達成價格聯盟能破解以上四點中的任何一點嗎?
再者,即使達成價格聯盟,各家企業之間的關系就好像一個“黑暗森林”,只要其中一個成員降低價格,必將獲得其他成員沒有的優勢。而逐利本就是商業公司的本質,因此價格聯盟從根本上就面臨難以久存的問題。
當然,歷史上達成價格聯盟的例子不在少數,我國彩電行業也曾達成過類似聯盟,并且失敗過不止一次。
2006年9月,創維、康佳、海信、長虹、TCL、新科等多家國產彩電企業達成共識,宣布無論家電連鎖企業(蘇寧、國美等)如何強硬,“十一”期間絕對不參與虧本銷售的價格戰,寧愿斷貨也不能讓32英寸和37英寸液晶電視出現低于4999元和7999元的價格。
但僅僅一周后,蘇寧電器在上海宣布,目前已經有數款32英寸和37英寸的國產液晶突破這一價格防線,其中就有上述幾家彩電企業的特供機型。原因是有彩電企業秘密降價向蘇寧供貨,而蘇寧彼時是國內最大的家電經銷商之一,擁有龐大的經銷網絡。
至此,國產彩電價格聯盟名存實亡,而這其實已經是國產彩電行業的第二次價格聯盟。第一次發生在2000年,僅僅兩個月后就被國家計委和信息產業部認定為違法。
且不說彩電企業達成了十分具體詳細的價格聯盟,最后依然極其迅速地破裂了,中汽協這紙協議不僅沒有任何細節,而且只是一個非官方組織的“倡議”,就更加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價格聯盟了。
因此,消費者大可放心,即便車企有共同保價的想法,但在實際的市場競爭中,幾乎不可能做到完全保價。在經濟學中,價格聯盟被稱為“卡特爾”,關于它已有一條經濟學注解預示了它的命運:任何價格卡特爾一旦形成,必然會走向它的反面。
正如最新的降價新聞:“7月9日,特斯拉變相降價,引薦購車獎勵3500-7000元”“7月10日,凱迪拉克純電LYRIQ銳歌車型價格/權益調整,降幅最高6萬元”……汽車業誕生一百多年,從未形成過真正的價格聯盟,大家完全可以放寬心。
價格戰不會毀了中國汽車產業
另一方面,價格戰從行業的角度來說同樣是有利有弊。正向來看,價格戰是淘汰落后企業、產業的重要方式之一。
對于企業來說,優勝劣汰本就是市場競爭中不可抗拒的規律,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通常只有兩種方法:
一是積極創新,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不斷改善經營管理,提高產品質量和提高勞動生產率,即用正當和合法的手段同競爭對手進行公平競爭;
二是罔顧法律,制售假冒偽劣產品,進行欺詐交易,實施不正當競爭,或者濫用自身的某種優勢地位達成限制競爭的協議,進行壟斷經營,限制和損害公平競爭。
古往今來,選擇走第二條路的大有人在,例如上文提到的價格卡特爾。不少人擔憂價格戰對國內汽車產業的破壞,主要集中在“劣幣驅逐良幣”上,抑或是國內價格戰過于激烈,損傷國內新能源汽車在全球的領導地位。
但“劣幣驅逐良幣”在目前的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很難發生,有汽車行業分析師對太平洋科技表示,目前行業里占有優勢地位的車企基本都兼具技術和管理優勢,因此才有了主動降價的底氣,市場競爭格局也并未顯示出明顯的“劣幣驅逐良幣”特征。而且國內新能源汽車以增量市場為主,車企的主要目標應該在于擴大新能源汽車的份額,而不是車企間的存量博弈。
因此,價格戰反而有利于落后油車產能、產品競爭力不佳的車企加速出清,讓其他更有競爭力的車企獲得更多市場。正如一個市場化的資本市場具備完善的上市、退市機制,汽車產業同樣不用畏懼車企的倒下。讓尸位素餐、缺乏競爭力的車企活在市場經濟之下,才是對國內汽車產業最大的傷害。
因此,車企們與其過分擔心價格戰內卷,去簽一個有名無實還容易遭罵的口頭協議,不如用心做好產品,優化組織管理,用技術和創新贏得消費者的尊重。
-------------------------------------------------------------------
參考資料:
淺析國內彩電業價格聯盟的破裂——博弈論角度 安徽大學經濟學院
對價格卡特爾的規制要“三思而后行”——從法經濟學角度看價格卡特爾
精選推薦
熱門出行排行榜
原創IP推薦
換一換網友評論
聚超值•精選
最新內容
前不久,余承東在參加百人會論壇的時候,又公開放狠話了:在智能駕駛領域,華為來了以后,改寫了這個行業。“ 我們的 ADS 高階智能駕駛還是被大家認可的,在座艙、智能駕駛公認我們的體驗是最好的!焙眉一,這話說的,真是一點不跟你客氣。并且,余承東還透露了一個信息,華為車 BU ( 智能車部門 )預計會在今年實現盈利。要知道車 BU 自打成立以來一直在虧損,之前一年能虧 100 億元,在去年也虧了 60 億元,是華為唯一虧損的業務。
華為 |余承東不怕兄弟過的苦,就怕兄弟開路虎。說起英系車,咱們腦子里還能蹦出哪幾個品牌?捷豹和路虎?不好意思,它們現在是印度車。
路虎 |英系車關于順風車的爭論,司機與乘客往往各執一詞。根據在社交平臺內容顯示,乘客們大都不滿于順風車主私下收取高速費、誘導取消訂單后私下付款。而司機們則會吐槽乘客未經協商攜寵上車、下非獨享單但要求獨享等。在這些埋怨與吐槽背后,順風車業務中常被詬病的隱患若隱若現,作為連接乘客和司機兩端的平臺,滴滴、嘀嗒、哈啰也深陷其中。
網約車 |順風車小鵬的全新品牌即將發布,10-15萬級也能有高等級智能駕駛。
小鵬 |智駕摩根士丹利在2023年唱空寧德時代的原因很多,不相信他們能繼續賺錢、賺大錢是其中關鍵。 然而,這一切似乎都已過去:狂飆的寧德時代2023年再度變身成新能源行業最無情印鈔機,在攬下400億凈利潤后,大手一揮,又決定向全體股東分紅220億元。
寧德時代 |400億